学院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是北方工业大学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设有自动化、机械工程2个系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院拥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交通控制。拥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3个工程领域硕士点。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机械电子学科和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余人。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爱岗敬业、师德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0人,副教授36人。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8人 ,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达到90%以上。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人。有12名同志获得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1名同志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20余人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7人被评为校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学院被授予“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了60余项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580余篇。智能交通、网络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动车等4个科研团队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程中心、变频技术中心被遴选为北京市工程中心。学院教师在智能交通、网络自动化、电力拖动、冷弯成型、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10余项,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度科研经费达6000万元以上。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一直把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学风建设作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培育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取得一系列成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层次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培养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教改成果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制图”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数控加工技术》等多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实验中心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学院在多门课程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学院教师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各类教材30余部。有3本教材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教材。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大约有100人次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竞赛及北京市的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学院每年有近20%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有50%以上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及中科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
学院十分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目前已与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每年都与这些学校互派交换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80601)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电气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应用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工业计算机及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研究、分析、设计、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供用电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场总线与网络控制、软件工程、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C程序设计等。
本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气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曾多次获得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每年都有2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大多数被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录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专业(080602)
本专业培养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坚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系统掌握自动化学科相关知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在控制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工作、或者从事自动化仪表装置的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电机、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装置、楼宇自动化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C程序设计等。
本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自动化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每年都有20%-3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大多数被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录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3%以上。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301)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获得现代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推广应用、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品牌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有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制造方向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器人机构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等。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体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四年不断线,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性教学,除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外,还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多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的学生曾多次在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挑战杯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各种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每年有2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多数被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每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3%以上。
本专业还十分重视与国际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从三、四年级中选拔一批本科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通畅的学习途径。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080302)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学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设计制造、产品开发、推广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当前学校的重点发展专业,设金属液态成型和塑性成形两个专业方向。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程外,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研究方法、材料成型工艺、材料科学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弹塑性力学基础、传输原理等。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专业技能及体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四年不断线,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实践性与工程性专业教学,除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外,还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多种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还十分重视与国际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从三、四年级中选拔一批本科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通畅的学习途径。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080505)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能够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节能灯具、电动车控制等相关领域跨学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现代电力企业、研究设计单位、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系统设计、规划、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外语等基础课外,涉及的主干学科包括:能源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包括: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发电技术、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节能灯具与电源技术、光伏发电技术、能源系统与自动化装置,能源工程与管理等课程。
该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在该领域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变频技术、智能电网、脱硫技术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北京市重大专项,开发了系列新能源装置和节能设备。先后在校内建设了100千瓦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并网实验系统;研发出了高性能千瓦级灯光镇流器和实验平台,并与2008年用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照明设备上;研发了系列工业和民用浅层地热能源利用技术,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先后在北京、山西和河北等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开发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以及动力电池测试平台;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监控软件和脱硫控制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通过长期的科研积累,我校在新能源开发和应用领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可为开展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撑。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080647)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体现我校交通控制特色的重点专业,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交通控制工程理论和方法以及自动化与控制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应用技能,具备交通工程、系统规划设计、控制工程、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国家与省、市的交通发展规划部门、交通控制、设计与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控制及相关设备设计与研发、交通管理与咨询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外语等基础外,涉及的主干学科包括交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包括: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处理技术、交通仿真、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交通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
该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近年来我校围绕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与指挥管理问题,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交通管理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尤其在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嵌入式数据传输和网络控制技术、标准交通信息传输协议(NTCIP)、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等领域并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在城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技术特色。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综合智能交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子课题15 项”、“长安街信号控制系统调整改造项目”、“北京奥运交通项目-北京市中心区SCOOT 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北京市二环内SCOOT 系统优化控制等一系列科研工程任务。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已在北京、大连等城市推广应用,在服务北京市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如08年北京奥运交通保障项目获得北京市交管局嘉奖,长安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项目为60周年国庆、两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长期的科研积累,我校在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领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师资队伍,可为开展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及人才支撑。
本专业按理工科招生,标准学制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信息工程学院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学、数字媒体和信息安全等6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和集成电路工程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在校本科学生近2000人,硕士研究生近300 人,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研究生100 余人。学院现有教授18名、副教授40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l 位、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位、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位、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1位、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1位、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师德先进标兵1人、北京市拔尖人才2位、北京市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4 位。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优良学风建设,管理严格,教学严谨。超过50%的学生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学金,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比赛等活动,每年有3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和北京市一、二、三等奖,有几十名毕业生考取全国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部分学生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常青藤名校。
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宗旨,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1门,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 个、北京市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 个、北京市十大人才培养基地l 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2 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5项。多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学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等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数百项,在云计算、模糊控制、数据挖掘、绿色电源、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科研成果应用于“奥运会火炬照明系统” 等国家重点工程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和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了2+X,3+2等多种模式的合作项目,每年输送50余名学生到国外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60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办学历史久,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教师在云计算、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和图像处理等领域研究水平在国内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获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本专业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技术基础课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建有设备先进的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和综合设计实验室。特别强调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和硬件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可在软件企业、政府机关和各行业信息及计算机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维护以及管理工作。每年均有一批在校学生到美国、英国等高校进行联合培养。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8060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品牌专业。设有电子工程、信息处理和功率电子3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点,是电子和信息工程领域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计算机上机训练、电信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信生产实习、电子工程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现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教材2本,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
本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国内一流、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我校首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在校期间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系统训练。本专业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每年均有几十名学生考取重点院校研究生或赴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可在电子信息、通信及相关技术的科研院所、机关、公司、企业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管理和应用等工作。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080604)
通信工程专业设有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和通信网与交换三个专业方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和空间电子信息技术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开展了3+2硕博连读项目,我校优秀硕士生经过选拔可以到英国中兰开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学本科生接近500人,在学研究生超过40人。
开设的专业课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信、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现代交换原理等。
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宽口径、贯通式与实践性特的点,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综合创新人才需求与高等教育厚基础、宽适应的要求。教学中摆脱孤立知识点局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应用的综合性,强调学生对通信学科整体和学科间联系的全面理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在注重建立宽口径知识基础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建有设备先进的通信原理实验室、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室、多媒体通信实验室、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室、微波通信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现代交换实验室和数字电视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几年来,本专业学生连续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北京赛区一等奖,在全国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和英语竞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优异成绩,本专业学生在英语四级通过率、考研率等方面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工具。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可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公司、企业和机关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设备制造、运营、管理和应用等工作。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微电子学专业(071202)
微电子学专业被北京市命名为“北方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成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具有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两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教师7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和研究水平。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属院校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本专业在我国本科教育中最早设立集成电路测试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测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芯片设计等。
本专业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近两年考研率一直位于全校第一,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注重实践教学,建有设备先进的微电子基础实验室、集成电路CAD实验室、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侧重于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毕业生可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系统集成、应用、运营等工作。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080623)
数字媒体专业是我校首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设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本专业设互动新媒体和游戏开发二个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媒体技术、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原理与技法、三维软件基础、3D 角色与场景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网络游戏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影视特技与非线性编辑、数字合成技术、数字艺术作品赏析等。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字媒体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的能力。依托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中关村园区石景山园合作建立了北京市数字媒体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级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既掌握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动画、数字音视频等数字媒体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具备较高的艺术设计与欣赏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游戏、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网络多媒体、数字影视、3G应用、大众传媒等行业从事各类数字媒体的研究、设计、策划、开发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信息安全(071205)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受到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的实践技能训练,熟练掌握信息安全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专业,办学起点高,师资力量强。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信息安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点。现有北京市精品课1门,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1部。本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依托校内技术先进的信息安全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网络功防实验室,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技能的实践训练。
本专业设有网络安全和通信信息安全两个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及应用、网络程序设计、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网络、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基础课,开设应用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御、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工程、信息隐藏技术、嵌入式系统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等专业课程。
本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信息技术领域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集成、应用、运营等工作。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经济管理学院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于1994年,学院前身管理系、经济系分别始建于1981年和1982年。学院现设有管理系、会计系、经贸系、MBA教育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设有经济、管理、会计三个研究所和高技术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现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硕士一级学科,设有数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等硕士二级学科方向;现有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本科专业,是北方工业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较强、办学层次比较齐备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学院现有教师、教辅及管理人员80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3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占教师总数的54%。拥有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高校育人标兵1人、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教材1部、市级特色专业1个。
学院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学科优势,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有国家 “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几十项部委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和教材200余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千余篇。拥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1名、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风良好。每年有近50%的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数十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有千余人次参与各级各类学生竞赛活动,并且近年来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以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屡屡获奖;每年有30余名学生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友好学校交换学习,数十名学生考取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生学习深造。
工商管理专业(110201)
本专业以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培养具备扎实的企业管理理论素养、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和多样化的管理实践交叉渗透,即为学生搭建了“教授、专家、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和由“课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验、顶岗实习、实战演练竞赛”构成的实践平台。
本专业主要面向公司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类公司和现代物流公司,侧重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培养,逐渐形成“知理论,精方法,懂技术,擅实战”的专业特色。学生就业面宽,符合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可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物流管理、项目评价等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外语、数学等基础课程外,还将学习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会计学、应用统计学、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和电工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技术类课程。并通过管理技能开发、管理决策模拟、专业实习、投资分析课程设计、毕业实践等“从干中学”的实习实训环节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管理技能训练。
工商管理专业开办30年,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现有一支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在政府机构、公司等相关部门任职的兼职教师队伍。专业核心课“市场营销管理”是北京市级精品课,《市场营销管理》教材系北京市级精品教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在近年的“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获奖人数不断提高;在实习实训中完成的市场调查报告和营销策划书以及投资项目分析报告得到有关单位的肯定,并在学生就业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毕业生的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并在社会上形成较好的口碑;每年均有在校学生到美国等地的高校进行联合培养,也有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或继续在本校深造或出国留学。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工程管理专业(110104)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应用统计学、数据模型与决策、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设法规、工程项目评估、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保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工程测量、建筑材料、CAD 基础等。
本专业立足北京,面向从事各种建筑工程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侧重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核心技能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初步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科研及开发能力。可在政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工程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金融机构从事工程项目咨询、招投标、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等工作,可在各类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规划与实施工作。同时,可报考硕士研究生,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企业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继续深造。毕业后可以通过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等执业资格考试,取得国家通行的执业资格。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专业(110203)
会计学专业创办于1986年。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经济管理基础,系统掌握财务会计方法与实用技能,获得注册会计师和会计电算化应用能力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务实敬业,能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会计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强化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为培养特色,计算机上机实践、会计专业技能实训和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保证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规划的不同需求设置财会软件应用和考研提高等分层分流选修课程组,学生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权,为个性化成长创造条件。
本专业除学习外语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电算化会计、审计学、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财会软件设计、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评估实务、金融企业会计、经济法、税法、金融学、证券与期货等课程,开设成本管理与决策等多门双语课程,以及企业会计软件应用、预算会计软件应用、审计软件应用、CPA技能训练、公司理财技能训练等实训类课程。
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会计》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会计学专业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教师现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高校育人标兵1人,北京市先进会计工作者(会计教育系列)1人,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骨